成服:粗衣量度悲傷濃淡-台北告別式佈置/板橋區告別式佈置

透過喪服呈現的禮儀核心為:「秩序與規範」約束自我的悲傷表現,也讓外人一目瞭然輩份以及血緣親疏。
以下,就讓小寶編來替您粗淺地解說~
〈成服:粗衣量度悲傷濃淡〉
(一)《禮記·奔喪》:「三日成服,拜賓送賓皆如初。」
(二)《禮記·奔喪》:「唯父母之喪,見星而行,見星而舍。若未得行,則成服而後行。」
《弟子規》云:「喪三年,常悲咽,居處變,酒肉絕。」古時遇及喪事之際,日常生活作息皆會因此而改變,自然也包含了外在衣著打扮,服喪晚輩紛紛換下綢綿等精緻服飾,改穿上麻衣、苧衣等粗糙衣物,以此滄桑外觀婉轉向周遭親友及鄰人表達:家有喪事,極其傷悲,無心妝扮。
按古禮:大殮後,家屬按照與亡者血緣關係的親疏穿上不同材質的喪服,即為「成服」,穿上符合自己身分位階的喪服,其儀式行為具有兩種作用:一、讓前來弔唁的賓客能從喪服特徵,清楚地知道自己與亡者的對應血緣關係;二、提醒悲傷的表達應奉禮遵行,不得逾矩地嚎啕大哭,外在表達的悲傷或過或少皆不合禮儀規範,通常血緣愈親者至悲至戚,反之,血緣愈疏者當節制傷感。
而《儀禮》中為了體現禮節與秩序,依據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制訂了為死去親屬服喪的「五服制度」,各層級的親屬所著之喪服、喪期也不同,由親而疏依序為: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;其中,斬衰在所有喪服中服喪最重,縫工也尤其粗糙,緦麻服喪最輕,以細麻製成穿起來相較不扎膚;至於服喪期也因親疏而相異:斬衰計三年,齊衰分三年、一年、五月、三月不等,大功計九月,小功計五月,緦麻計三月。
當代為工商社會,若是披麻帶孝地工作難免引來睽睽眾目,禮俗方面早已不再要求家屬需時刻衣著喪服,而是依據亡者性別在自己的左手臂或右手臂,別上一塊小小的麻布、苧布來象徵處於服喪階段;出殯當日則由禮儀服務人員協助前來拈香的賓客,若為親戚則將釘妥孝誌的雙連巾綁於左手臂或右手臂上,如是朋友則貼黏胸花於左胸口或右胸口,以茲識別身份。
註:一般習俗講「男左女右」,依照亡者生理性別來區分佩帶孝誌的兩邊,或傳統頭罩後邊布料的左右邊長短,舉例:亡者為生理女性,判別身份的物件一律位於右側;亡者為生理男性,則位於左側。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,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,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,感謝!
以下,就讓小寶編來替您粗淺地解說~
〈成服:粗衣量度悲傷濃淡〉
(一)《禮記·奔喪》:「三日成服,拜賓送賓皆如初。」
(二)《禮記·奔喪》:「唯父母之喪,見星而行,見星而舍。若未得行,則成服而後行。」
《弟子規》云:「喪三年,常悲咽,居處變,酒肉絕。」古時遇及喪事之際,日常生活作息皆會因此而改變,自然也包含了外在衣著打扮,服喪晚輩紛紛換下綢綿等精緻服飾,改穿上麻衣、苧衣等粗糙衣物,以此滄桑外觀婉轉向周遭親友及鄰人表達:家有喪事,極其傷悲,無心妝扮。
按古禮:大殮後,家屬按照與亡者血緣關係的親疏穿上不同材質的喪服,即為「成服」,穿上符合自己身分位階的喪服,其儀式行為具有兩種作用:一、讓前來弔唁的賓客能從喪服特徵,清楚地知道自己與亡者的對應血緣關係;二、提醒悲傷的表達應奉禮遵行,不得逾矩地嚎啕大哭,外在表達的悲傷或過或少皆不合禮儀規範,通常血緣愈親者至悲至戚,反之,血緣愈疏者當節制傷感。
而《儀禮》中為了體現禮節與秩序,依據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制訂了為死去親屬服喪的「五服制度」,各層級的親屬所著之喪服、喪期也不同,由親而疏依序為: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;其中,斬衰在所有喪服中服喪最重,縫工也尤其粗糙,緦麻服喪最輕,以細麻製成穿起來相較不扎膚;至於服喪期也因親疏而相異:斬衰計三年,齊衰分三年、一年、五月、三月不等,大功計九月,小功計五月,緦麻計三月。
當代為工商社會,若是披麻帶孝地工作難免引來睽睽眾目,禮俗方面早已不再要求家屬需時刻衣著喪服,而是依據亡者性別在自己的左手臂或右手臂,別上一塊小小的麻布、苧布來象徵處於服喪階段;出殯當日則由禮儀服務人員協助前來拈香的賓客,若為親戚則將釘妥孝誌的雙連巾綁於左手臂或右手臂上,如是朋友則貼黏胸花於左胸口或右胸口,以茲識別身份。
註:一般習俗講「男左女右」,依照亡者生理性別來區分佩帶孝誌的兩邊,或傳統頭罩後邊布料的左右邊長短,舉例:亡者為生理女性,判別身份的物件一律位於右側;亡者為生理男性,則位於左側。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,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,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,感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