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殮:一襲得體踏上新程-台北喪事處理/板橋區喪事處理

親視含殮的「殮」是指小殮還是大殮呢?古代小殮要等候幾天才能執行儀式呢?黃金甲與干戈戰事有關,常聽見的金縷衣又是給誰穿的呢?金縷衣與壽衣的關聯為何?
以下,將由小寶編來替您粗淺地解說~
〈小殮:一襲得體踏上新程〉
(一)《說文解字》:「殮,收也;葬,藏也。」
(二)《釋名·釋喪製》:「殮者斂也,斂藏不複見也。」
(三)《禮記.問喪篇》:「孝子親死,悲哀志懣,故匍匐而哭之,若將復生然,安可得奪而殮之也?故曰三日而後殮者,以俟其生也。三日而不生,亦不生矣,孝子之心亦益衰矣。家室之計,衣服之具,亦可以成矣;親戚之遠者,亦可以至矣。是故聖人為之斷決,以三日為之禮制也。」
(四)〈金縷衣‧杜秋娘〉:「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,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」
常聽見替亡者執行「小殮、大殮」儀式,我們能請楚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?通常小殮講究「善」,而大殮追求「妥」,前者包含沐浴、穿衣、化妝,善盡一切梳妝遺體,後者大殮入棺,則旨在保存遺體;林林總總的繁瑣貌,看似為亡者精心安排,事實上是為了讓生者放下憂懼的心,藉以盡力圓滿喪禮。
此節主講「小殮」:小殮,從《儀禮‧士喪禮》、《禮記‧喪大記》當中皆有著翔實的記載,古時所謂的「小殮」係指以衣衾裹尸,當時通常最少會等待往生後三日方舉行小殮儀式。
是否曾思考:為何起碼要靜待三天呢?
從經典文籍《禮記.問喪篇》可知端倪:其一、親人剛往生,謹守孝道的兒女怎可輕易斷定其已往生而草率進行小殮,親人尚有起死復甦的可能,若等候三日仍未見親人回生,便能預備小殮事宜;其二、籌備喪事所需的器物相當多,像是:孝服的縫製、明器的準備、訃告的擬撰等等,而上豎例舉事項在在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;其三、古時交通不便,通勤兩地無不需南船北馬一番,幾經波折方得以抵達,三日而殮此習也能方便遠地親友前來奔喪弔唁。
先秦儒家傳承的喪葬觀講究「合情合理」:每一項禮制的規畫與實踐都是經過縝密考量而成就,禮也必須符合人情面的實際需求,我們從中體察了古人將崇尚儀節與生活智慧融為一體。
而小殮時,亡者身上所穿的壽衣,也會因身分位階的尊卑與否而有所差異,整體而言:無論貧富貴賤,富貴人家所預備的壽衣勢必綢絲綿襖少不得,貧苦人家也會用盡心力籌措一套得體的衣物,好讓亡者了無牽掛、一路好行;題外話:壽衣也使人聯想詩詞中常提及的「金縷衣」,古代帝王、貴族入殮,由於聽說金縷衣能達成屍骨不朽的效果,無不爭相密製,期待來日登仙羽化之時,依舊能維持生前樣貌,藉以完成起死回生的盼望。
參考資料取自:
1.〈文學城‧海外書香‧一、繁縟的喪儀〉
https://zh.wenxuecity.com/book/?act=view&chapterID=1454671&bookID=196958
2.〈阿部的殯葬筆記本‧中國傳統喪禮的涵義‧周何著〉
https://a0916969434.pixnet.net/blog/post/111176705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,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,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,感謝!
以下,將由小寶編來替您粗淺地解說~
〈小殮:一襲得體踏上新程〉
(一)《說文解字》:「殮,收也;葬,藏也。」
(二)《釋名·釋喪製》:「殮者斂也,斂藏不複見也。」
(三)《禮記.問喪篇》:「孝子親死,悲哀志懣,故匍匐而哭之,若將復生然,安可得奪而殮之也?故曰三日而後殮者,以俟其生也。三日而不生,亦不生矣,孝子之心亦益衰矣。家室之計,衣服之具,亦可以成矣;親戚之遠者,亦可以至矣。是故聖人為之斷決,以三日為之禮制也。」
(四)〈金縷衣‧杜秋娘〉:「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,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」
常聽見替亡者執行「小殮、大殮」儀式,我們能請楚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?通常小殮講究「善」,而大殮追求「妥」,前者包含沐浴、穿衣、化妝,善盡一切梳妝遺體,後者大殮入棺,則旨在保存遺體;林林總總的繁瑣貌,看似為亡者精心安排,事實上是為了讓生者放下憂懼的心,藉以盡力圓滿喪禮。
此節主講「小殮」:小殮,從《儀禮‧士喪禮》、《禮記‧喪大記》當中皆有著翔實的記載,古時所謂的「小殮」係指以衣衾裹尸,當時通常最少會等待往生後三日方舉行小殮儀式。
是否曾思考:為何起碼要靜待三天呢?
從經典文籍《禮記.問喪篇》可知端倪:其一、親人剛往生,謹守孝道的兒女怎可輕易斷定其已往生而草率進行小殮,親人尚有起死復甦的可能,若等候三日仍未見親人回生,便能預備小殮事宜;其二、籌備喪事所需的器物相當多,像是:孝服的縫製、明器的準備、訃告的擬撰等等,而上豎例舉事項在在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;其三、古時交通不便,通勤兩地無不需南船北馬一番,幾經波折方得以抵達,三日而殮此習也能方便遠地親友前來奔喪弔唁。
先秦儒家傳承的喪葬觀講究「合情合理」:每一項禮制的規畫與實踐都是經過縝密考量而成就,禮也必須符合人情面的實際需求,我們從中體察了古人將崇尚儀節與生活智慧融為一體。
而小殮時,亡者身上所穿的壽衣,也會因身分位階的尊卑與否而有所差異,整體而言:無論貧富貴賤,富貴人家所預備的壽衣勢必綢絲綿襖少不得,貧苦人家也會用盡心力籌措一套得體的衣物,好讓亡者了無牽掛、一路好行;題外話:壽衣也使人聯想詩詞中常提及的「金縷衣」,古代帝王、貴族入殮,由於聽說金縷衣能達成屍骨不朽的效果,無不爭相密製,期待來日登仙羽化之時,依舊能維持生前樣貌,藉以完成起死回生的盼望。
參考資料取自:
1.〈文學城‧海外書香‧一、繁縟的喪儀〉
https://zh.wenxuecity.com/book/?act=view&chapterID=1454671&bookID=196958
2.〈阿部的殯葬筆記本‧中國傳統喪禮的涵義‧周何著〉
https://a0916969434.pixnet.net/blog/post/111176705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,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,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,感謝!